p53

抗體參數(shù)
名稱 | 抗人p53抗體(p53 antibody) |
應用平臺 | 免疫組化 |
貨號 | R221k1 |
來源 | 鼠單抗,體外培養(yǎng)獲得 |
緩沖液 | 1xPBS,pH 7.4 |
純度 | Protein A/G純化,純度>95% |
儲存 | -20℃或更低溫度,分裝保存,避免反復凍融 |

產(chǎn)品數(shù)據(jù)
正在更新


p53簡介
p53蛋白由抑癌基因p53編碼,在調(diào)控細胞周期、誘導細胞凋亡和激活DNA修復等方面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人p53基因位于染色體17p13.1,含有11個外顯子和10個內(nèi)含子,編碼393個氨基酸,合成相對分子量為43.7kDa的核磷酸化蛋白,但因蛋白條帶出現(xiàn)在Marker所示53kDa處,命名為p53。
p53蛋白的一級結構分區(qū):
區(qū)域 | 氨基酸位置 | 特點 |
---|---|---|
酸性氨基末端 | 1-95 | 高電荷區(qū),含轉(zhuǎn)錄激活結構域和生長抑制結構域 |
中央核心區(qū) | 102-292 | 特異DNA結合域,含4個保守序列 |
堿性羧基末端 | 300-393 | 非特異DNA結合區(qū)域,含四聚體寡聚化結構域及3個 核定位信號和1個核輸出信號 |
p53蛋白作為轉(zhuǎn)錄因子依靠核定位信號在細胞核內(nèi)發(fā)揮功能;核輸出信號可以介導p53蛋白從胞核穿梭入胞質(zhì)。X射線衍射顯示p53蛋白擁有2個α螺旋,11個β折疊。p53單體通過上述相互作用形成有活性的四聚體。
正常情況下,p53基因以野生型(Wild type p53,wt-p53)形式存在于細胞中,生成的p53蛋白會被以MDM2(Murine double minute 2)為代表的癌基因快速降解,因此p53蛋白含量很低,難以累積到免疫組織化學可檢測的量。當p53基因發(fā)生突變時,被稱為突變型p53(Mutant type p53,mt-p53),其編碼的p53蛋白構型隨之改變、穩(wěn)定性增加,不能被降解,從而在細胞中堆積,能夠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到。p53蛋白氨基端和羧基端的突變一般不會引起功能改變,但會影響四聚體的形成;中央核心區(qū)的突變則很容易造成p53功能喪失。因為p53蛋白在組織中的積累與p53基因的突變一致,所以臨床上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檢測p53蛋白提示p53基因的突變,從而評估癌癥發(fā)生的風險和癌癥患者的預后效果。
參考文獻
[1] 鄭杰, 吳秉銓. p53研究的新進展[J]. 中華病理學雜志,1997, 26(4): 251- 254.
[2] Kato S, Han S Y, Liu W, et al.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-structure and function-mutation relationships of p53 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by high-resolution missense mutation analysis[J]. PNAS, 2003, 100(14): 8424- 8429.
[3] Zhang Y, Xiong Y. A p53 amino-terminal nuclear export signal inhibited by DNA damage induced phosphorylation[J]. Science, 2001, 292(5523): 1910- 1915.
[4] Achison M, Hupp T R. Hypoxia attenuates the p53 response to cellular damage[J] Oncogene, 2003, 22(22): 3431-3440.
[5] 成秀梅.腫瘤抑制基因p53的研究進展[J]. 現(xiàn)代診斷與治療, 2008(03): 158- 160.
